
【小學概覽】
基督教粉嶺神召會小學
Fanling Assembly of God Church Primary School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基督教粉嶺神召會小學(英語:Fanling Assembly of God Church Prim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北區,學校地址是新界粉嶺和鳴里2號。基督教粉嶺神召會小學創辦於2001年,辦學宗旨:建立一個勇於承擔,以學生為本的團隊,使同學能夠在公平、受尊重、有支援及安全的學習環境下,發展他們的多元智能,建立他們的自尊、自信及良好的品格,並得到優異的學術成績。
基本資料
•所屬區域:北區
•學校地址:新界粉嶺和鳴里2號
•小一學校網:81
•學校電話:29479966
•學校傳真:29479922
•學校電郵:mail@fagps.edu.hk
•學校網址:http://www.fagps.edu.hk
學校資料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校監_校管會主席:林巧貞博士
•校長:李碧雯女士
•辦學團體:基督教粉嶺神召會 有限公司
•創校年份:2001
•宗教:基督教
•其他宗教:undefined
•校訓:undefined
•學校佔地面積:約3940平方米
•教學語言:中文
•一條龍中學:-
•直屬中學:-
•聯繫中學:-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有
•舊生會/校友會:有
2021/2022學校全年收費
基督教粉嶺神召會小學的學費:-,堂費:-,家長教師會費:$100 (6年),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特定用途費$310,其他收費_費用:-
學校設施
基督教粉嶺神召會小學的設施:
•校車:有
•保姆車:無
•課室數目:25
•禮堂數目:1
•操場數目:1
•圖書館數目:1
•特別室:七間(英語室、音樂室、常識室、資訊科技室、視覺藝術室、學生活動中心、會議室)。
•其他學校設施:-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2020/2021學年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48
•教師總人數:54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100%
•學士:100%
•碩士_博士或以上:45%
•特殊教育培訓:45%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
•0至4年經驗:18%
•5至9年經驗:15%
•10年經驗或以上:67%
班級結構
2020/2021學年班數:
小一有4班,小二有4班,小三有5班,小四有4班,小五有4班,小六有4班,總數為25班。
2021/2022學年(以教育局在2021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小一有4班,小二有4班,小三有4班,小四有5班,小五有4班,小六有4班,總數為25班。
班級教學模式:
以小班教學為主,透過「分層教學」、「分流教學」實踐多元化的教學互動模式;設有校本資優課程及活動,配合學生多元智能及高階思維發展;再提供不同類型的輔導小組以支援不同能力學生之需要。
備註:-
學習評估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2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2
多元學習評估
注重促進學習的評估,減少偏重記憶的筆試,全學年兩測兩考,輔以多元智能表現評估,採用多元化及持續性評估模式,收集學生多方面的學習顯證,以回饋學習。
分班安排
小一至小六平均分班。
學校生活
•每週上學日數:5日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8節
•每節一般時間:35分鐘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15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3:15
•午膳開始時間:12:50
•午膳結束時間:13:40
•午膳安排:由指定供應商提供、由家長安排及由學生自備午餐。
健康校園生活:
參與「健康飲食在校園」計畫及水果日,並成立飲食監察小組,建立健康飲食文化;全校推行護脊操,舉辦「陽光笑容滿校園」行動及提供體適能訓練。
備註:
-
全方位學習
學校提供多項多元化的課後活動,包括課外活動/制服團隊/校隊訓練/才藝班,讓學生發掘自己的多元智能及提升其潛能。此外,學校亦於周五全方位時段進行有系統性的規劃,讓學生能在體育、視藝、音樂、群性、心靈健康、共通能力、領導才能、興趣發展上均得到均衡發展。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架構:
學習型組織,下設學校行政小組及功能組別,全面實踐校本管理,推動學校發展。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由辦學團體成員、校外獨立人士、家長、教師及校長組成。
環保政策:
設立環保小先鋒,綠化校園,實踐校園耕作,與大自然為友。校園設廢物分類回收,加強學生環保意識,減少排廢。
學校關注事項:
關注事項(一):透過資訊科技,提升學與教及學校行政管理成效。 關注事項(二):提升學生學習的自我效能感。 關注事項(三):建立「尊重自愛」的校園文化。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對學生抱高期望,積極營造高動機學習環境,提供多元化學習機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2. 推動全校資優普及化,實施三層模式資優教育計畫,建立多元智能校本課程及活動,發展學生多方面潛能。 3. 課堂教學策略多元化,包括思動學習、多元智能教學、高層次思維教學、元認知教學、合作學習、自我管理學習、跨學科學習活動及電子教學平台等。 4. 評估模式多元化,引入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估,有效收集學生學習顯證;另建立學生面談平台以回饋教學,以評鑑課程設計及教學模式。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從閱讀中學習:圖書科教授閱讀策略,透過校本課程、不同類型的閱讀計畫及活動、網上閱讀平台等措施,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發展高層次閱讀思維。 2. 資訊科技:建立各級資訊科技校本課程,學生能運用相關能力在不同學科中學習知識及技能,促進課堂互動學習元素。 3. 專題研習:常識科建立有系統之專題研習及評估模式,學生亦能透過科技探究活動、跨學科專題研習等活動發展高階思維。 4. 德育及公民教育:以經歷為本,結合校本輔導活動、生活教育課、資優活動及服務學習,實踐關愛、服侍,建立學生正面人生觀。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透過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包括:校本輔導活動、成長的天空、師長同行、生活教育課程等校本元素,以及定期的周會、講座和各學科課程的講授,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度。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以全校參與模式,及早識別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設各類型課前課後輔導及學習支援小組,為學生提供學習、社交及專注等能力的培訓。本校資優及多元智能發展組配合各學科提供資優校本課程及訓練活動,全方位發展資優學生潛能,追求卓越,實踐全校資優普及化。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以全校參與模式,分三層支援架構支援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 第一層大班支援,透過優化課堂教學,讓不同學習需要學生也有所得益。 第二層小組支援,如學科輔導或不同的訓練小組。 第三層個別支援,按著個別學生的學習需要而提供個別支援。 本校設立了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負責統籌本校各項融合措施。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undefined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為不同需要學生制定個別學習方案及調適措施。課堂分層教學、課業設計及校本課程佈置適切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鷹架學生學習,促進學習潛能。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校方與家長關係坦誠互信。家長教師會協助推動家長教育及舉辦親子活動,家長義工團隊支援學校工作,並設有家長小組,提供溝通平台,促進家長彼此支援。
校風:
1. 以基督的愛及聖經真理教導學生,建立純樸、關愛及健康的校園文化。 2. 注重品德教育,助學生建立良好品格,培養正面積極的價值觀。 3. 重視學生多樣性,透過師長同行計畫鼓勵及啟發學生發揮潛能,建立學生自尊,提升自我價值。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透過科研及課研持續優化課程及教學策略,提升學與教成效。 2. 發展學生多元智能,實踐全校資優普及化。 3. 推動基督教教育,按聖經真理引導學生實踐信、望、愛的人生態度。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透過定期教師培訓課程及工作坊,建立共同願景及發展教師專業能力,配合學校發展,提升教育質素。 2. 發展課堂教學交流,透過觀課文化,提升教師課研及科研的能力,建立專業學習社群。 3. 與教育局及大專院校合作,共同發展優質學與教。
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