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概覽】
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
C.C.C. Kei Wa Primary School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英語:C.C.C. Kei Wa Prim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黃大仙區,學校地址是九龍黃大仙彩虹邨黃菊路3號。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創辦於1964年,辦學宗旨:並肩培育豐盛生命,攜手見證基督大愛。以基督愛心為動力,以人為本的信念,積極進取的態度提供優質教育,啟發學生潛能,分享整全福音。培育學生成為良好公民、回饋社會、貢獻國家。
基本資料
•所屬區域:黃大仙區
•學校地址:九龍黃大仙彩虹邨黃菊路3號
•小一學校網:45
•學校電話:23200683
•學校傳真:23259035
•學校電郵:keiwa@keiwa.edu.hk
•學校網址:http://www.keiwa.edu.hk
學校資料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校監_校管會主席:李冼麗華女士
•校長:陳章華先生
•辦學團體: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
•創校年份:1964
•宗教:基督教
•其他宗教:undefined
•校訓:undefined
•學校佔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
•教學語言:中文(包括:普通話)
•一條龍中學:-
•直屬中學:-
•聯繫中學:-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有
•舊生會/校友會:有
2021/2022學校全年收費
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的學費:-,堂費:-,家長教師會費:20,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300,其他收費_費用:-
學校設施
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的設施:
•校車:無
•保姆車:有
•課室數目:24
•禮堂數目:1
•操場數目:1
•圖書館數目:1
•特別室:5間(音樂室、電腦室、學生輔導室、活動室及視藝室)。
•其他學校設施:禮堂及班房已安裝冷氣及投影器,另設基華海洋世界及校園電視台。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暢通易達洗手間。
2020/2021學年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45
•教師總人數:48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100%
•學士:98%
•碩士_博士或以上:48%
•特殊教育培訓:44%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
•0至4年經驗:15%
•5至9年經驗:8%
•10年經驗或以上:77%
班級結構
2020/2021學年班數:
小一有4班,小二有4班,小三有4班,小四有4班,小五有4班,小六有4班,總數為24班。
2021/2022學年(以教育局在2021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小一有4班,小二有4班,小三有4班,小四有4班,小五有4班,小六有4班,總數為24班。
班級教學模式:
小三至小六設每週兩節英數課後輔導課,課後設英文小組、小一至小五功課補習班。
備註:全校推行小班教學。
學習評估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2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2
多元學習評估
常識科專題研習佔考分10%。
分班安排
由小三開始,成績較優者編入甲班,然後乙班、丙班及丁班。
學校生活
•每週上學日數:5日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8節
•每節一般時間:35分鐘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00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3:05
•午膳開始時間:12:30
•午膳結束時間:13:20
•午膳安排: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健康校園生活:
設水果日及由老師及家長組成食物監察小組,監察學校飲食健康。
備註:
部份學生需於星期六回校上英語學習小組及中小銜接班。部份班級課後設中英數輔導班及早課。
全方位學習
1. 校際比賽:田徑、足球、排球、游泳、花式跳繩、歌詠、乒乓球、朗誦、中國舞、英語話劇、敲擊樂。 2. 課外活動:團契、書法、繪畫、花式跳繩、童軍、公益少年團、校外參觀等。 3. 聯課活動:升中面試班、水墨畫、乒乓球、敲擊樂團、中西樂器班及中樂組等。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架構:
由法團校董會管理,日常政策由學校行政小組決定。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由不同的持份者來管理學校。
環保政策:
設基華海洋世界,設置小園圃,設立環保大使團隊,環保教學與課程結合。
學校關注事項:
1. 優化學與教,提升學習動機,促進自主學習。 2. 活出真善美,推動正向教育,建立豐盛人生。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強調英語教學及訓練,聘請兩名外籍英語老師。設STEM校本課程,設尖子培訓班,參與不同比賽。每天設二十五分鐘導修及二十分鐘閱讀課。利用平板電腦作戶外學習,到基華海洋世界觀察海洋生物。透過使用平板電腦在課堂上學習。學校每年均舉行音樂及才藝表演。與國內及海外學生交流學習。藝術教育,推行全方位教學,讓學生走進社區創作、參觀、體驗。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着重德育及公民教育、戶外學習、境外交流,每年均到不周國家/地方交流學習。 2. 每天設共同閱讀時間,學生每年最少閱讀二十本中文及二十本英文圖書。 3. 着重資訊科技教學,學生運用電子學習工具搜集資料和完成有關家課。 4. 着重兩文三語,小一至小六均進行普通話、英語語境學習。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校本重視正確價值觀的培育,在成長課及正規課程中,建構學生的品德價值,配合靈命教育,讓學生建立正面的人生觀及積極的生活態度。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1. 小三至小五以分班分流學習,照顧學生學習多元性。 2. 設課後輔導及學生支援小組,照顧學生成長和需要。 3. 發展資優教育,培訓學校尖子。 4. 設「藝廊」定期為學生舉行畫展。 5. 小六學生星期六回校上中小銜接班及升中面試班。 6. 班主任定期為學生舉行生日會。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1. 設有學生支援組,以支援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 2. 按學生需要提供不同小組,如成長小組、社交訓練小組、個別學習計劃等。 3. 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定期到校,提供專業評估及為有需要學生提供訓練。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並提供課後中文輔導班。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單元課業設計,數學解難,專題研習。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家長信任和支持學校。家教會每年舉辦不同活動,如親子旅行、全方位家長工作坊等,以加強家校暑的合作與溝通。家長義工隊支援學校工作,建立家長聯絡網絡。學校亦為家長提供工作坊及講座,以加強家長教育。此外,本校設家長日、家長座談會、家長觀課等,使家長更了解學校的發展方向。
校風:
學校積極營造關愛的校園文化,師生關係良好,學生品性純良,樂於助人。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優質教育基金計劃:建立steam創客室,推動科學科技課程。 2. 正向教育:培訓師生、家長具備正向思維能力,培育學生建立整全良好的人際關係,增強抗疫能力。 3. 自學能力:邀請大專院校到校培訓,並協助發展學生自學能力,善用多元學習技巧。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強調課堂教學、合作學習、提問技巧及思維策略教學。
其他
1. 在校際舞蹈、朗誦、音樂、體育、英語戲劇比賽中屢獲殊榮。 2. 設黎妙屏校長獎學金、金郭藹儀校長獎學金、環保大使獎學金、家長教師會獎學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