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概覽】
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
Aberdeen St. Peter's Catholic Primary School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英語:Aberdeen St. Peter's Catholic Prim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香港南區,學校地址是香港仔石排灣新村第二期。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創辦於1958年,辦學宗旨:本著基督福音精神,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獨立思考及明辨是非的能力。營造良好學習氣氛,培養學生公民意識,關心社會,愛護祖國。
基本資料
•所屬區域:香港南區
•學校地址:香港仔石排灣新村第二期
•小一學校網:18
•學校電話:28735101
•學校傳真:28735100
•學校電郵:info@aspcps.edu.hk
•學校網址:http://www.aspcps.edu.hk
學校資料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校監_校管會主席:伍國寶神父
•校長:侯麗珊女士
•辦學團體:天主教香港教區
•創校年份:1958
•宗教:天主教
•其他宗教:undefined
•校訓:undefined
•學校佔地面積:約5300平方米
•教學語言:中文
•一條龍中學:-
•直屬中學:聖伯多祿中學
•聯繫中學:-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有
•舊生會/校友會:有
2021/2022學校全年收費
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的學費:-,堂費:-,家長教師會費:30,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300,其他收費_費用:-
學校設施
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的設施:
•校車:有
•保姆車:無
•課室數目:30
•禮堂數目:1
•操場數目:3
•圖書館數目:1
•特別室:英語室、電腦室、音樂室、舞蹈室、宗教室、Flexible Learning Room、校園電視台等。
•其他學校設施:溫室、綠田園、家教會資源中心。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觸覺點字及觸覺平面地圖及觸覺引路帶。
2020/2021學年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55
•教師總人數:56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100%
•學士:98%
•碩士_博士或以上:29%
•特殊教育培訓:52%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
•0至4年經驗:5%
•5至9年經驗:4%
•10年經驗或以上:91%
班級結構
2020/2021學年班數: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總數為30班。
2021/2022學年(以教育局在2021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總數為30班。
班級教學模式:
為學習有困難及成績稍弱的學生提供「輔導教學」,透過調適課程和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鞏固學科的基礎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增強信心,改善學習效能。
備註:-
學習評估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3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0
多元學習評估
除進展性評估,並加入觀察形式作評估。 中、英、數、常四科進行進展性評估。
分班安排
小一至小四按平均能力分班。小五至小六按能力分班。 二至六年級每級兩班為「普教中」班。
學校生活
•每週上學日數:5日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9節
•每節一般時間:35分鐘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15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3:30
•午膳開始時間:12:00
•午膳結束時間:12:50
•午膳安排:由指定供應商提供。
健康校園生活:
飯堂提供營養均衡午膳,包括蔬果;小食部只售健康食品,不設汽水及薯片;小息時,學生進行健體活動。
備註:
早會每日早上舉行,課外活動逢星期五第九節舉行,輔導教學班逢星期二至五早上舉行。
全方位學習
本校為學生提供多元化課外活動。服務團隊有基督小先鋒、童軍、公益少年團、升旗隊、英語大使等。另有各項球類訓練隊、花式跳繩隊、田徑隊、中國舞隊、龍獅藝隊、管弦樂團、歌詠團、集誦隊、奧數隊、英語話劇組等。興趣班有魔術班、空手道班、水墨畫班、拼音班等。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架構:
法團校董會 → 校長 → 副校長 → 主任 → 全體老師。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本校設有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內有教師、家長及校友代表。定期舉行校董教師諮議會。
環保政策:
本校已制定一套環保政策,內容包括環境管理及環境教育等。
學校關注事項:
1. 提升教學效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提升學生成績。 2. 掌管PETER鑰匙,啟動正向動力,邁向豐盛人生。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推行自主學習,透過不同學科及跨學科課程,以及多元化教學策略,發展學生潛能,策略計有:應用思維工具、跨課程閱讀、STEM課程、電子學習、合作學習、全方位學習、專題研習、資優教育;教師運用AQP平台,分析學生評估的強弱點及跟進;設計「四高」(高參與、高互動、高趣味、高思維)課堂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從閱讀中學習,設有圖書協作課、閱讀獎勵計劃、跨課程閱讀;一年級設故事姨姨/叔叔、伴讀大使等計劃。 2. 資訊科技:全校設有電子白板及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 3. 專題研習:一至六年級進行跨學科全方位學習以訓練不同的專題研習技能,並結合常識科課題,實踐STEM教育進行專題研習。 4. 德育及公民教育:以宗教培育為根基,輔以全校參與的全方位訓輔工作,讓學生認識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透過成長課、具「天主教社會倫理」特色的專題教學及非正規課程培養學生良好品格和積極正面的人生觀。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正面積極、追求卓越、勇毅堅強、充滿活力及勇於自省的價值觀。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1.推行小班教學,課堂採用合作學習或協作教學。2.主科設分層課業照顧學生多樣性。3.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活動,加強課堂互動,提升學習動機和興趣。4.推行輔導計劃、放學前導修、區本計劃、「成長的天空」輔導計劃。5.為有需要學生進行家課、課程及考試調適。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以全校參與模式推動融合教育,致力建立共融及關愛校園。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增聘教師與教學助理、外購支援服務包括桌遊、讀寫、執行技巧、社交等訓練小組,與教育心理學家、校本言語治療師等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提供評估、轉介和個別學習計劃,並透過家校合作支援學生。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提供課後功課輔導、中文學習小組、非華語學生家長支援活動。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1. 小一設校本幼小銜接課程,並以點讀筆助學習。 2. 主科設計分層課業,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 3. 為有不同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家課及評估安排調適。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透過家長座談會、家長聯絡網,使家校更能緊密聯繫。本校家教會發展成熟,家長義工除協助推動閱讀及負責午間活動外,亦舉辦不同活動。
校風:
透過正規、非正規及隱蔽課程,配合不同的活動及全人教育,協助學生建立正面和積極的生活態度,並配合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及學習聖伯多祿芳表,以啟迪學生的身、心、靈。我們亦期望學生能夠掌管伯多祿(PETER)鑰匙,即正面積極(Positive)、追求卓越(Excellent)、勇毅堅強(Tough)、充滿活力(Energetic)及勇於自省(Reflective)的動力,以邁向正向人生。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本校運用不同的學與教策略,如應用思維工具、預習、筆記、探索活動等,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及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亦運用評估數據回饋學生,促進學習。本校也透過家長教育、不同獎勵計劃等來提升學生的力學精神。此外,本校增設STEAM學習室及創建共學空間,並購置多款機械人及各類STEAM教學用品,把STEAM元素不僅在常識、電腦科,而是滲入各科輔助教學。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教師積極進修。此外,學校進一步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每年配合學校發展為教師進行適切的校本培訓。
其他
本校學生在校外比賽中屢獲殊榮。藝術方面,中國舞(高組)在校際舞蹈節中獲得甲級獎;體育方面,女子排球隊於學界排球比賽連續八年奪冠;STEM方面,科創校隊於Hotwheels校際路軌工程賽總決賽中榮獲冠軍;朗誦方面,朗誦隊成員在香港學校朗誦節的中文集誦及英文集誦分別獲得2020年亞軍及季軍。在2020年「南區優秀青年嘉許計劃」中,本校學生也獲評「傑出少年」及「優秀少年」。